在线组词语大全
上万词语的造句供您参考!

佛理的句子_佛语语录

来源:爱组词网 发布时间:2020-07-05手机版
    佛理的句子_佛语语录

    1、 吕新吾云:“责善要看其人何如,又当尽长善救失之道。无指摘其所 忌,无尽数其所失,无对人,无峭直,无长言,无累言。犯此六戒,虽忠告非善 道矣。”

    2、 无数人随着起伏不定的命运和变幻莫测的生活时而升至顶峰,时而坠入深渊,但这都是生活的必经阶段。跌宕起伏、起承转合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,古往今来大凡成功者,都曾经历苦难命运的严苛历练。

    3、 当今时代的人们缺乏的并不是佛教的知识和理论,而真正缺乏的是对三宝的无伪信心和对因果的深信不疑。这才是我们无法成就的根本原冈。

    4、 想爱同结,爱不能离,则诸世间父母子孙,相生不断,是等则以欲贪为本。《楞严经》卷四

    5、 很 多杰出的人都会说:“有需要才有选择,也才会有承诺;有意愿才会决定, 也才会有牺牲。”但很多时候努力了却未必能成功,这是为什么呢?是因为 人们常将“意愿”与“内心需要”混淆,内心希望成功但却不愿意为成功 努力或牺牲,就像猎狗一样。我们要像兔子那样,拖着受伤的腿拼命地奔 跑,最后才会让自己脱离灾难。

    6、 心平,路就平;心宽,路就宽。

    7、 习性不是“真性”。真性必须从人的习性中去体会、修为、契合,谓之“神会”,即是由精神体会而领悟出来的真理。

    8、 人间和天上,有乐有美妙,比起涅槃乐,微小不足道。《即兴自说·王经》

    9、 【天天禅语】能先付出爱心,就能得无数人的爱。

    佛语禅心,心灵禅语【一】

    10、 人的生命,要永远保持像春天一样,不断涌出生命力,不断发挥它的功能,才是活着的人生!

    11、 佛陀说:莲花生于水、长于水,但高出水面纯洁不受污染。人生于俗世、长于俗世,但藉着心灵的升华,高出俗世不受俗世污染。禅即是生存于红尘,而不受红尘的一切所污染。开悟的禅者,永远活在当下。因生命的实相是:时间由无穷多数的当下所积累而成,任何刹那当下才是生命的真实。

    12、 宽容,一种博大的胸怀,一种不拘小节的洒脱,一种伟大的仁慈。宽容别人,就是善待自己。宽容是一种福分,别人的伤害如果是满满一杯的苦水,你心如是那杯,虽能容之,却会让你满心痛苦;你心如是那盆,痛苦便不再满心;你心如是那海,苦便不再是苦,而是一种超脱,用宽容与胸怀超脱了苦,化成了甘。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,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,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,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。做人要有宽容之心,要有度量,宽容即是福,度大心自安。

    13、 道不远,性海非遥。但自己求,莫从他觅,觅亦不得,得亦不真。此所谓求人不如求己也。——《慧思大师》

    14、 修行首先要战胜自己心胸狭窄的关卡、畏首畏尾的关卡。战胜自我,把自我的下劣心、分别心、贪图安逸享受的心能够战胜得了,修行就一定会一往直前。

    15、 很幸运,我们每一位众生都平等地拥有追求究竟快乐的权力,也都平等地具有达到究竟快乐的潜能。非常可惜的是,我们往往将眼前的快乐当做究竟快乐来看待,而失去了获得究竟快乐的机会。究竟的快乐不在外境,而在内心。内心的祥和、安宁、喜悦、慈悲和智慧,皆是由内往外释放的,而不是靠外境求来。对现象进行分别和执著,那么现象就会成为我们遭受痛苦和烦恼的因素了。

    16、 想得通,才做得到;做得到,才能引导他人。

    17、 人间如舞台,人人都在舞台上扮演各自的角色。

    18、 欲知将来结果,只问现在功夫。(当代)夏莲居《自警录》

    19、 少欲知足非常重要,轮回中的痛苦及生死疲劳都来源于贪欲。譬如你一直想要得到更多的财富,这表示你心里一直不满足,有了还要更多,多了还要更好……结果会达到一个极限,最后你就会变得和现实抗争。如果你的抗争失败了,你就会跌入失望的深渊,变得沮丧不已。这就是欲望最可怕之处。054

    20、 弱者愤怒有何用?强者何必把气生?为了办事而愤怒,这是无谓的自焚。(宋末元初)贡噶坚赞《萨迦格言》

    21、 有些高深的理论,“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”,并不能完全用语言说清楚。对于闻者来说,由于说者不能说明或没有用语言说明,所以他没有听见,那么就好像聋子一样,徒然地竖起耳朵。求道,必须先悟道,要自己开启心灵之门,任何外力的传输都是不起作用的。理解天地万物要用心体悟,正知道家所说,“大道敏于心”。

    22、 父母过分爱子女的心力,会反射成为子女的烦恼。对子女要放心,他们才能安心。

    23、 如我所得,愿一切众生亦如是得,如我无异。《华严经》卷二十三,十回向品

    24、 【天天禅语】找找生命的答案,在于身体力行的体悟。

    25、 道体本无修,不修自合道。若起修道心,此人不会道。弃却一真性,却入闹浩浩。忽逢修道人,第一莫向道。——《慧能大师法嗣·司空山本净禅师》

    26、 别把人生当作一段物欲的盛宴,当你大肆咀嚼的时候,空耗的只是时光的流逝,其它什么也无法留下;人活一世,其实是一场物质与精神的对垒,是一种困扰与解脱的抗衡。有些东西,要学会思而勿乱;有些情感,要懂得痛而莫恨;有些追逐,要舍得持中有弃;有些浮相,要甘于尘而不染,如此方能禅悟生命的智慧。

    27、 谈生死,应了解如何去除烦恼。

    28、 很多人都只看见慈悲的肤浅意义,以为救人行善或布施捐钱就是慈悲。如果你能觉醒,就能发现,真正的慈悲不是一味地行善教人,而是全然地接受自己内在的阴影,以无分别心的存在,去唤醒众生或帮助众生觉醒。不敢面对自己内在阴影的行善,并不是慈悲,而是为了掩饰良心不安,或把行善当麻醉剂的一种逃避的行为。当一个人无法看见并全然接受自己的阴影,他就无法真正的慈悲。

    29、 我的[微笔记]等博文欢迎大家转发,但我不喜欢个别微博 在转发时无意或有意地漏掉了原创作者的名字,我觉得这是对原创作 者的不尊重。我说过,一个微博账号都对应一个灵魂,无论是实名还 是“马甲”,人在做,天在看。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因为自己的疏忽 伤害他人,糟蹋自己。

    30、 【一句禅语一种人生】比如一朵美丽的鲜花,漂亮的花瓣在风中飘落,没有留下任何果实而消失,这是否令人感到很可惜?同样的道理,我们的人生仅仅在名利和爱情上虚度,没有丝毫获得内心的觉悟,这是否让人觉得非常可悲?

    31、 平常心人人向往。可一颗平常心,到底怎么个平常法?又有几人能真正看透?

    32、 守住现在,就是守住未来。

    33、 汝须自知好歹,修行要各尽其分,潜修默契方可。急急改过,摄心念佛。(印光法师)

    34、 天下禾中生草,才败禾实,人当诛拔草,去之,禾乃成好实。比丘恶者,不乐经、不持戒,坏败善比丘,诸比丘当共逐出。《佛般泥洹经》卷上

    35、 不求在俗世中暮鼓晨钟,千年坐禅,但可随着音乐放纵遐思,坐看云起,养一份释然。

    36、 移民是消极、逃避的行为,如果把移民的心思,转而运用于积极改善目前的社会环境——人人发挥菩萨精神,将国家当作一个大家庭,以对待自己的家一样来关心、整理和照顾;如此,何愁国家、社会生活品质不能提升?

    37、 受恩常感,轻恩重报。《胜天王般若经》卷一

    38、 人生的每一天都很宝贵,做人做事当有紧迫感怎样利用有限的时间?佛日:是日已过,命亦遂灭,当勤精进,慎勿放逸。——《佛遗教经》

    39、 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管住自己的嘴巴。一是管住自己的吃喝, 再一个是管住自己别乱说话。佛家讲:我们的嘴巴一天到晚爱说话,这个 说话是口业。

    40、 苦难是一堂宝贵的人生课程。

    41、 我有一念善良,念念都是善良;我有一念真诚,念念都是真 诚;我有一念美好,念念都是美好。作为俗人,难能不生一念,不 存一念,念既有生,不可遏制;念既有存,欲弃也难,不如时时修 炼,固守真元,任阳光照彻心空,凭和风流畅心田,如此念念必然 是正念。

    42、 生气,在佛法中被称作“嗔”。 佛家言:“嗔是心中火,能烧功德林。” 佛家言:“一念嗔心起,八万障门开。” 可见,无法控制嗔怒,就很可能招来弥天大祸。

    43、 多闻如戒行,法律精进学,修已无所争,是为最吉祥。《法句经》卷下,吉祥品

    44、 当知是舍,有于三种,何等为三?谓舍烦恼舍、护自他舍、时非时舍。《大宝积经》卷四十一,菩萨藏会

    45、 人生就如善变的天气,有晴有雨,有风有雾。这既是莫测的苦,又是多彩的乐。从生到死,就像一场风吹过。走过春夏,卷过秋冬;走过悲欢,卷过聚散;走过红尘遗恨,卷过世间恩情,人生如梦梦如人生。生命尽头,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

    46、 人前为恶,后止不犯,是照世间,如月云消。《法句经》卷上,放逸品

    47、 一个女人,太四平八稳了,端正得过分,始终是不可爱的!心中有爱的女人是打开的、放松的、全然的,像花儿一样的开放。

    48、 智慧,源于爱心。南传《佛教格言·慧品第十三》

    49、 以家庭与睦让让安定的心稳同,以善待以回避仇人让的心稳同,以充满爱心让稳同的心发挥功用。

    50、 【佛心禅语】 “退一步海阔天空,忍三分心平气和”“能屈能伸大丈夫”。退是为了 进,能退才能进。在无法获得期望的目标时,应当学会做退一步的考虑, 也许就会打造出另一片有为天地。

    51、 佛家提醒人们,一切皆幻,你感觉到的状况跟真相也许相差很远。当你认识到这一点后,你自然会产生透过幻相看真相的自觉意识,不管能否看到真相,这种自觉意识都能帮你很大的忙,至少,当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时,你不会感到过于震惊,尚能保持一份理智和冷静。

    52、 法性本寂无诸相,犹如虚空不分别,超诸取着绝言道,真实平等常清净。《华严经》卷三十七,十地品

    53、 佛教四摄将爱语列为其中之一,足见爱语在弘法度众和修行中的重要 作用。爱语不仅能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,还有利于结好人缘,便于摄化众 生。古德云:“众生自无始以来,口业过恶,积如山海。”因此,千万不要 忽略自己脱口而出的任何一句话,不要逞口舌之快,因口具有传播及造恶 的力量,其影响所及实不容轻忽。

    54、 不向一切生灵施暴,无论这些生灵在这世上是强者,还是弱者。《经集》第二品,第十四章《如法经》

    55、 这辈子,或许一出生,我们的命运就早已注定,但我们的灵魂却时刻在抗争,它不甘心就这样浑浑噩噩地度过此生。或许,终其一生,我们一直在困惑,一直在寻找,我是谁,我从哪里来?我们为什么而活着?命运的力量真的如此强大,从一出生就一直带着我们走向未知的死亡归途吗?

    56、 平常运势好,经常想什么就得什么的人,属于有实力有福报之人,很多事情由自身能量感召而心想事成。对外没有太多需求,来去相对自如,上不求人,下不欺生,于人于己都比较心平气和。

    57、 富有需要仁德来烘托,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。

    58、 世间有许多事情功亏一篑的主要原因就是意志不坚定,不能坚持到底。现实生活中,如果没有坚定意志,我们就不能享受成功的幸福。

    59、 一个人必须自信、信他。对自己的能力要有信心,对

    60、 住于静处,端坐正意,不依气息,不依形色,不依于空,不依地水火风,乃至不依见闻觉知,一切诸想,随念皆除,亦遣除想。以一切法本来无相,念念不生,念念不灭。亦不得随心外念境界,后以心除心。心若驰散,即当摄来,住于正念。是正念者,当知唯心,无外境界,即复此心,亦无自相,念念不可得。若从坐起,去来进止,有所施作,于一切时常念方便,随顺观察,久习淳熟,其心得住。以心住故,渐渐猛利,随顺得人真如三昧。(古印度)马鸣《大乘起信论》

    61、 【天天禅语】做人间菩萨,必须先做好个人的修养。

    62、 慈悲是完全放下自我为他人着想的一种境界,也是修炼人彻底放弃情欲之后所产生的纯净善念。慈悲之光威力无比,它能融化人世间一切不善的物质,照亮宇宙的任何一个角落。

    佛语禅心,心灵禅语【二】

    63、 佛教距今已经创立了三千多年,那精深的浩瀚佛学理论,为今天的我们留下来无数的人生禅语。

    64、 名字只不过是一种符号而已,为什么一定要固执己见,耿耿于怀呢?社会对你的承认,不在于这些外在的东西,而在于你自身的实力及对社会做出的贡献。

    65、 布施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品,而是一分虔诚的爱心。

    66、 眼光要远,但脚步要近,做人、做事要放远眼光,但是不能好高骛远,要从近处开始做起,要脚踏实地。虽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宏大的愿望,但是从低处做起,从细节做起,会距离成功更近。

    67、 所有善根,为求佛智,施与众生,是名檀波罗蜜。《华严经》卷三十七,十地品

    68、 欲望的无穷来自人心的贫穷,心灵充实的人懂得“喜舍”才是真正的富有。

    69、 如果至真至纯的友谊你苦寻不到,那么,试着容纳一些杂质,你会发现原来无处可觅的友谊,如今已是遍布天下;如果十全十美的爱情你苦寻不到,那么试着容纳一些杂质,你会发现原来无枝可栖的感情,如今已是处处芳草。

    70、 只要不放弃坚守,每个早晨都会属于你,晨曦、朝霞、旭日 以及信仰、希望和爱一个都不会少。哪怕你曾经在夜的深处迷失,哪 怕你在黎明之前一度绝望,内心的坚守会让你在迷失中找到方向,在 绝望中看见理想之光。此刻,阳光沐浴着你,晨风轻抚着你,晨歌愉 悦着你,快乐包裹着你,幸福而安详。

    71、 学人用功,好比将一瓦片抛于深谭,直沉到底为止。(宋)原妙《高峰原妙禅师语录》

    72、 【天天禅语】当我散步时,看着地上的落叶,就想:同样是树叶,有些掉落在花园里,有些掉落在草原上,有些掉落在泥塘中,甚至有些掉落于悬崖之下。同样,地球上的生命就像树叶,由于各自的业力不同,所去的地方也不一样,有的往生净土,有的升入天堂,有的投生为人,还有的却堕入恶趣之中。当我看到每一片树叶时,感到既欢喜又悲伤。

    73、 人当变故之来,只宜静守,不宜躁动。即使万无解救,而志正守确, 虽事不可为,而心终可白。否则必致身败,而名亦不保,非所以处变之道。

    74、 吃了甜的东西,就有甜的感受;吃了辣的东西,就有辣的感受;与他人建立友谊,则带给我们快乐;与他人结成怨恨,就带给我们痛苦;播撒良药的种子,终会结m良药,利人又利己;播种有毒的种子,就会长成有毒的果实,害人又害己。我们生活中的点滴离不开因果的现象,还有什么理由不承认善恶因果的事实呢?

    75、 平常心就是从不平常的事物中,发现至美。猝然临之而不惊,无故加之而不怒。常思人之美,不以一省掩大德;常思己之过,医好心病心生乐。

    76、 人生苦,要苦得有价值,不离菩萨心,不离教化众生。

    77、 逆境中要勇于承担,切不可自暴自弃;顺境中要谦卑恭谨,切不可得意忘形。

    78、 我们一生中的幸福与快乐,都源于他人的爱心、关怀和奉献。我们要感恩父母的养育,感恩老师的教育,感恩朋友的陪伴,感恩大地、房屋、公路、桥梁、公园、流水、一尘一土、一草一木带给我们的幸福与快乐。我们要时刻心存感激之情与回报之心。感恩回报的最佳方法,就是保护环境和关爱生命。

    79、 【天天禅语】人人发挥心中的爱,能凝聚善的福业,形成善的循环。

    80、 争只能“为善竞争”、“与时日竞争”——一日争的对象从自我投射到别人身上时,争就成为一个很不安的字,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。

    81、 冬属水,其气寒,主藏。故冬天宜养精气为先,对性生活有节制。

    82、 【天天禅语】慈悲不只用口说,而是要身体力行,走入人群付出。

    83、 佛陀曾经说:“诸佛无法用水洗掉众生的罪业,无法用手取掉众生的痛苦,也无法把自己的觉悟移植给别人,只是指明正确的真理,才能令人获得解脱。”如果我们想要清净罪业、远离痛苦、证得觉悟以及获得解脱的话,唯一的方法,就是依靠佛教的真理。

    84、 【天天禅语】真正的法喜,是做了之后的欢喜。

    85、 修行最紧要的目的,是要养成适应生命被动性的功夫——在生死面前欢喜地接受,在痛苦面前欢喜地接受,在一切打击面前欢喜地接受,在一切挫折面前欢喜地接受。

    86、 对一切做好了或没做好的事,都欣然接受其结果,并反思其原因。

    87、 音声及文字,不应随顺转,应知真实义,无行以随行。实义无音声,亦无有文字,超过语言数,乃名为实义。《大宝积经》卷二十三,被甲庄严会

    88、 在不断前进的人生中,凡是看得见未来的人,都能掌握现在,因为明天的方向他们已经规划好了,知道自己将走向何方。留住心中希望的种子,相信自己的能力,相信自己会有不可限量的未来,那么任何艰难都不会成为我们的阻碍。

    89、 由唯识智,无境智生;由无境智生,复舍唯识智。境既非有,识亦是无。……谓如两木……由相钻截而能生火,火既生已,还烧两木。(古印度)弥勒《辨中边论》卷下

    90、 众生皆有佛性,念佛是众生本能,人人皆会,不用教。饥饿的人,遇到美食,自然会吃,不用人教。恐惧轮回的人,听闻念佛,也自然会念。

    91、 过年时,人们为了享用团圆餐而残杀各种生命,食用活海鲜,这真是令人悲痛。恳请大家,不要将过年的快乐建立在动物的痛苦之上!你所得到的只是一顿饭的温饱,可它们失去的是宝贵的生命啊!最起码不要点杀,更不要过于浪费肉食,没有必要伤害无辜的生命。请求大家,感谢你们,我真心为大家祝福!幸福快乐!068

    92、 法本法无法,无法法亦法,今付无法时,法法何曾法?释迦牟尼佛付法偈《五灯会元》卷一

    93、 【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】有福,应知福、知足。

    94、 即使我们拥有了三干大干世界的一切财产,或者是我们面前天天降临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各种珍宝雨,凡夫的欲望仍然无法满足:如《因缘品》中所说:“虽降珍宝雨,贪者不满足”如果随着贪欲放任自流的话,不但生死疲劳,还会成为欲望的奴隶,在轮回的苦海中无有出期。059。

    95、 一切众生.从无始来,迷己为物,失于本心,为物所转,故于是中,观大观小。若能转物,即同如来,身心圆明,不动道场,于一毛端,遍能含受十方国土。《楞严经》卷二

    96、 总低着头,你就看不见山的高耸;总昂着头,你就看不见水 的深邃。人生要丰富,思想不偏颇,你就要学会平视。

    97、 如果方向正确,坚持就会一步步向成功靠近,即使最终失败 了,你的人生也已经成功。因为坚持,你没有虚度时光;因为坚持, 你留下了生命的印痕;因为坚持,你的灵魂不苍白。坚持需要信心、 耐性、隐忍,坚持使你的心灵变得强大。

    98、 所谓把握当下,就是要当下超越自我、突破自我。“我”执是一切烦恼的祸根,是生死的祸根、世间一切问题的祸根。

    99、 如果在追逐梦想的旅途中走得太快,走得太急,忘了在旅途中欣赏沿路的美景,忘了体味每一个阶段的人生带给我们的意义,那我们的一生,就白白浪费了。

    100、 于诸菩萨起深爱乐,犹如大师;于正法所,起爱乐心,如自己身;于如来所,起爱乐心,如自己命;于尊重师,起爱乐心,犹如父母;于诸众生,起爱乐心,视如一子;于阿遮利耶受教师所起爱乐心,敬如眼目;于诸正行起爱乐心,犹如身首;于波罗蜜起爱乐心,犹如手足;于说法师起爱乐心,如众重宝;所求正法起爱乐心,犹如良药;于能举罪及}乙念者起爱乐心,犹如良医。《大宝积经》卷四十一,菩萨藏会

    101、 中国几千年的基因传承,几千年的美德传递,时至今日,实 际上并没有发生变异,也没有产生断裂,它依然存活在我们每个人的 心灵深处,只不过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,它累了、倦了,暂时沉睡 了,一旦被召唤就会醒来。重要的是,谁去召唤?是否有人愿意自觉 承担起召唤的责任。

    102、 所以在我们沧桑的人生里,点点滴滴的生活中,需要佛法的指引才会使我们的前途更加光明,才会减轻我们身心上的压力、操劳、忧愁、痛苦等等,更会唤醒我们沉睡中的真性,最终令我们证得大智慧。

    103、 什么是布施?受人误解你泰然处之,你是在布施自在;受人漫骂你坦然一笑,你是在布施宽容;被人欺骗,你风轻云淡,你是在布施真诚;布施可以用任何形式存在。

    104、 【一句禅语一种人生】行善者得快乐,造恶者受苦难。

    105、 痛苦无法逃离,但可以转化,从痛苦中解脱并不是逃避,而是换一种心境,用全新的智慧看待生命。

    106、 既已知迷,为何还不悟?盖因能知之心性虽已透光但尚且微弱,不能直 下照破烦恼之云翳,若勤于锤炼、息妄,自会如祖师言:我有明珠一颗, 久被尘劳羁锁,今朝尘尽光生,照见山河万朵。何时照见?切记,不可 有何时之期待。执迷待悟,本已在迷中,不知当处止息妄缘,却再生出 一个对立,此际开悟也成了你所攀之妄缘,即使进入此所谓之悟境,依 然是在迷中。迷亦不著,悟亦不著,重关打破,方可见性。

    107、 学会爱,懂得爱,不仅要爱自己,还要爱别人。世间哪儿有爱,哪儿就 会有财富和成功的身影。而一个缺乏爱心的人,是很难谈得上什么成功的。

    108、 昨天的付出是昨天的事,如果今天尚未付出,就不要期待收获。很多禅修者,秉承着这一道理,整日紧张地劳动,过着清苦的生活,平淡、辛勤而又虔诚。

    109、 道无方所,明之在人;法离见闻,断之在智。——《圆悟佛果禅师语录》

    110、 不惧无常,随处安心自在生活中常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,当一个人面对拂逆和不顺,而人力又不能改变的时候,就应面对现实,随遇而安。

    111、 诽谤是我们必须面对和忍耐的寻常事,无论是夸大事实类的诽谤,还 是无中生有类的诽谤,它们都让人难以忍受。面对诽谤,我们要淡然处 之,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,也要相信众人的判断力。对于诋毁名誉的谣 言,不必愤怒,也不要畏惧,要巧妙地用事实说话。记住,唯一能否定你 的人,只有你自己。

    112、 我们本来都是一颗有棱有角的石头,经过了社会磨炼之后,我们才变得 圆滑了,人生路也顺利了,可是当我们停下脚步反省的时候,我们却会悲哀 地发现,我们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个自己了。

    113、 能知理、惜理、守礼,就是光明磊落的人生。

    114、 过年是“减一岁”,必须把握时间精进。

    115、 【天天禅语】无始轮回以来,我们在自己的生命中,积淀r根深蒂同的相续习气,是我们不断陷入烦恼痛苦的生命之流的恶因,也成为了我们获得解脱的阻碍。若我们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缺乏佛法这味甘露妙药,那我们可能是误入歧途,充满迷惑的。就像盲人独自走在空旷的荒野中一样,只会迷失方向。

    116、 病亦不生,药亦不存,方为健康人。疑问也没有,答案也不需,方是无惑人。 诸位,若欲身之健康心之无惑,各自努力!

    117、 既然生活的道路本来就是弯曲盘旋的,而且随处都有绝壁和死胡同,那我们更不应该盲目执著。只有随时调整方向,不断放弃错误的选择,才不会在曲折的人生路上莽撞失控或者停滞不前。

    118、 有所观法,皆空皆寂,无有坚固,是观亦空。《大宝积经》卷一一二,普明菩萨会

    119、 永不失望,更不绝望 在这个世界上,从来没有什么真正的绝境。无论黑夜多么漫长,朝阳 总会冉冉升起;无论风雪怎样肆虐,春风终会缓缓吹拂。

    佛语禅心,心灵禅语【三】

    120、 【禅语悟道】一个苦者对与尚说:我放不下一些事,放不下一些人。与尚说:没有什么东西是放不下的。他说:可我就偏偏放不下。与尚让他拿着一个茶杯,然后就往里面倒热水,一直倒到水溢出来。苦者被烫到马上松开了手。与尚说: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,痛了,你自然就会放下。

    121、 一切众生都是修行的所依助缘,是修行路上不可或缺的修行对象。寂天菩萨在《人行论》中说:“修法所依缘,有情等诸佛,敬佛不敬众,岂有此言教。”从修行所依助缘的角度而言,众生与佛的作用是相等的,佛和众生是同等的重要,那我们为什么只尊重佛陀而不尊重众生呢?

    122、 令一切众生欢喜。《华严经》卷五十四,离世间品

    123、 他必须于日常生活中把它淡化掉,使自己悟了的一种人生新境界,变得很熟悉(生处使熟),过去前尘幻影所覆盖的阴暗面,必须反省、发露、彻底忏除(熟处变生)。一耕云先生

    124、 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,皆令人趋吉避凶、改过迁善,明三世之因果,知本具之佛性,出生死之苦海,生极乐之莲邦。读者须生感恩心,作难遭想,洁手净案,主敬存诚,如面佛天,如临师保,则无边利益,自可亲得。若肆无忌惮,任意亵读,及固执管见,妄生毁谤,则罪过弥天,苦报无尽矣。《印光法师文钞》

    125、 天上天下无如佛,十方世界亦无比,世间所有我尽见,一切无有如佛者。《佛本行集经》卷四

    126、 一味地想改变别人,不自我修正,会造成心灵失调。

    127、 因缘、次第缘,缘缘、增上缘,四缘生诸法,更无第五缘。(古印度)龙树《中论·破因缘品》

    128、 若人寿百岁,懈怠不精进,不如生一日,勉力行精进。《法句经》卷上,述千品不顾身命,唯愿勤修一切智道。《华严经》卷七十八,入法界品

    129、 【天天禅语】不耗费资源,不毁坏环境,只愿拯救地球。过度的贪婪与无限的欲望,是毁灭地球与导致自然灾害的恶因。

    130、 若畏未来世,则名有智眼,若与此相违,是为大愚痴。《正法念处经》卷五十六

    131、 性起者,谓法界性全体起为一切诸法也。法相宗说真如一向凝然不变,故无性起义。此宗所说真性,湛然灵明,全体即用,故法尔常为万法,法尔常自寂然。……世、出世间一切诸法,全是性起,性外更无别法。所以诸佛与众生交彻,净土与秽土融通,法法皆彼此互收,尘尘悉包含世界。相即相入,无碍熔融,具十玄门,重重无尽,良由全是陆起也。…—依体起用,名为陛起。(唐)宗密《普贤行愿品疏抄》卷一

    132、 智慧多闻者,非不觉诸受,若于苦乐受,分别谛明了,当知坚固事,凡夫有升降。于乐不染着,于苦不倾动,知受不受生,依于贪恚觉,断除斯等已,其心善解脱。《杂阿含经》卷三十七,第1029经

    133、 受想行识即是空。空即是识。何以故?……但有名字故。……名字是因缘和合作法,但分别忆想、假名说。是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,不见一切名字,不见故不着。《摩诃般若经》卷一,奉钵品

    134、 要勇敢面对现实,遇到困难要欢喜承担,把握人生做好事,聚合大力量为众生服务。

    135、 【佛心禅语】 佛家劝诫世人要有一颗平常心,世人却往往为虚荣心、自大心、卑贱 心等诸多心魔所网。世人若能将一颗尘心从中解脱,可修圆满之功德。

    136、 时光迅速,运运交驰。吐故纳新,新还复故。虚幻人事,奚足可观?或醉或醒,或歌或哭。譬如野马熠熠,奔逸尘埃。又如涸泽之鱼,殆将不久。——《黄龙晦堂心和尚》

    137、 快乐没有统一标准,更没有可比性,但共同点是能使肉体和精神上的每一部分敏感活跃,所以,人只有在不断追求中才会感到持久的幸福和满足。

    138、 哲学家对于幸福的定义是:肉体的无痛苦,灵魂的无纷扰。快乐与财富无 关,与灵魂有关。

    139、 【佛心禅语】 懂得说话的人,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,会考虑到哪些话该说,哪些话 不该说,去选择说话的内容;而不是毫无顾忌,口不择言地什么话都说, 什么话都敢说。

    140、 【最有禅意的句子】孝道走得通,善道才能毫厘不差。

    141、 虚名就是有名无实,意指只要其名而不论其实。虚名不是福而是祸,历史上,宋襄公为虚名而祸国,慈禧太后为虚名而殃国;现实中,一些人为虚名投机钻营,损人利己,一些人为虚名累坏己身,执迷不悟。

    142、 我干自己的小事去啦,大事就留给那些干大事的人好了。

    143、 对活着的生命而言,绝对的静是不存在的,静本身,也常常是一种思想和情绪的流露,是心灵的另一种形式的回音。

    144、 【福田】 有善心就有幸福,有善愿就有善力,自造福田,自得福缘。

    145、 四它:面对它,接受它,处理它,放下它。(当代)圣严《108自在语》

    146、 即此法身是色体故,能现于色。所谓从本已来,色心不二,以色性即智故,色体无形,说名智身,以智性即色故,说名法身,遍一切处。所现之色,无有分齐,随心能示,十方世界、无量菩萨、无量报身、无量庄严,各各差别,皆无分齐,而不相妨。(古印度)马鸣《大乘起信论》

    147、 大气会让你有着幽兰的清雅、竹子的气节、松树的风格、寒梅的傲骨;大气会让你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挥洒自如、稳健持重;大气会让你有大山的浑厚、大海的渊博。总之,做人要大气,这是成大事的根本。不要在意别人在背后怎么看你说你,因为这些言语改变不了事实,却可能搅乱你的心。心如果乱了,一切就都乱了。

    148、 要碳平衡,必须先心平衡。

    149、 有善方便,随顺众生说有二谛。……如出世之人所知者,名第一义谛;世人知者,名为世谛。……有名无实者,即是世谛;有名有实者,是第一义谛。《大般涅槃经》卷十三,圣行品

    150、 【天天禅语】天下一家亲,平安时要互爱,灾难来临时要互助。

    151、 生命就是呼吸,不能提前也不能拖后,无论如何尝试,你都无法逃避 人生,只要你活着,不管是在城市或在山林,你都必须面对它。

    152、 是菩萨摩诃萨随喜福德,与一切众生共之,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其福最上第一。《大般若经》卷十一,随喜品

    153、 【佛心禅语】 人为善,福虽未至而祸已远离;人为恶,祸虽未至而福已远离。所 以,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做一个好人更重要的事了。

    154、 学佛须先了解无常的道理,如能了彻此理,才能来去自在,做自己生命的主人,迈向光明的境界。

    155、 正信的宗教在于心正,心正则气盛,气盛方能自在。迷信就会疑心生暗鬼、问神卜卦,取信于签诗、筊杯,而无法真正深入教理。

    156、 你也唯有细碎聆听那些起伏与凋落的禅音,找那沉陷于此时的暗凉倾覆与红尘朝夕,且衬着这烟尘华暖里的钟磬弥弥,以及那沉迷于旧事里,花朵映落于流水的情意。

    157、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,家庭都是非常重要的。当我们忙碌工作了一天或者心情不顺时,总会想到在温暖的家中已经有人为我们沏好了一杯热茶;当我们奔波在外身心俱疲时,总会想到冬夜家中那一盏守望的灯火。

    158、 世间色声香味触,常能诳惑一切凡夫,令生爱著。(智者大师)

    159、 十五、安忍千千为敌,一夫胜之,未若自胜,以忍者上。《增一阿含经》卷二十三,增上品能行忍者,方可名为有力大人。《四十二章经》

    160、 回顾文字可载的几千年历史,人类经历过战争、贫穷、瘟疫及无数的自然灾害,但却没有像现在这样,在大多数国家经济飞速发展,物质高度丰盛,科技超前发达的情况下,人类的内心却无比的恐慌与忐忑。

    161、 虽离生死,而于诸趣自在受生;虽现世间,而于涅槃人出自在;虽能了达生死涅槃无二无别,而常善巧饶益众生。“四十华严”卷七不厌世间,不乐涅槃。(古印度)龙树《大智度论》卷十九

    162、 我依然在等,等你为我盘起长发,一生匆匆,宠辱不惊,仓促的相遇,却撞进心城幻梦,没有早一步,也没晚一步,恰到好处。曾几何时,在佛前虔诚祈祷,以我半世繁华换你余生长安,用爱修禅境步步生莲,许是佛祖怜我太痴,才将你送至身旁,呵护半生周全。

    163、 能看得破,更忍得过 认清了世间的是非善恶喜乐,更要放宽肚皮,坦然接受。好坏、冷 热、饱饿、老病、荣宠怨恨、有理无理、快心失意事都接受。接受得了, 才有心思寻求解决之道,善因好缘就会随之而来。

    164、 戒德重于地,慢高于虚空,忆念疾于风,思想多于草。《杂阿含经》卷四十九,第1298经

    165、 如爱其子,一切亦然;如爱自身,一切亦然。《大宝积经》卷五十二,菩萨藏会

    166、 “百年修来同船渡,千年方得共枕眠”,夫妻之间,要懂得惜缘,不仅要讲情分,还要讲义务,珍爱并善待自己的伴侣,这是要修一辈子的功课。

    167、 虚空无处所,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,禅心又过诗。

    168、 最大的感恩是,我们生而为有情的人,不是无情的东西,使我们能凭借温暖,走出或泠漠或混乱或肮脏或匆忙或无知的津渡,找到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泉。

    169、 “放下、再放下”,可以说是一个追求幸福的妙方。如果我们都像佛陀指示的那样能够放下,我们就一定可以和幸福相遇。所以圣人言:懂得放下,才是大智慧。

    170、 惭字从心,从斩——自己做了错事不敢面对众人,心中像刀斩一样难受。“愧”字从心,从鬼——自己做了错事,心里有鬼,不敢面对上苍。没有羞耻之心,人便与禽兽无异。——耕云先生

    171、 生离死别之苦,非人人所愿,却是人人都必然经历的过程。难道因为苦,就放弃生命?然而死也不是对痛苦的彻底解脱,因为人们把死也看成了痛苦。既然无论如何也逃不脱苦,那么,与其叫苦连天,蹉跎了岁月,不如珍惜现在,减少忧虑,坦然生活。

    172、 只有内心清净,才能得到幸福,遇到逆境,才能放得下,且能解脱自在,远离烦恼,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幸福的人生。

    173、 千百年来碗里羹,怨深似海恨难平,欲知世上刀兵劫,但听屠门夜半声。(明)愿云禅师

    174、 【禅语感悟】 妄想,又称为“妄念”。例如,我们早晨睁眼,脑子里不断想事情, 种种念头、种种幻想,公事私事、人是我非、历年的陈年往事就会像过电 影一样一幕一幕地过去,又像奔流不息的瀑布,没有一分一秒停止。心中 有很多割舍不下的事或物,那么妄念是很难被清除的。

    175、 花语禅心,心制造了一切——我们的恐惧、痛苦、生死、得失、地狱、慈悲、憎恨、绝望和分别。如果我们修行,将明白心生万物的方式,并因此而体会到真正的佛。你只要容许自己活在当下,体会你所遇到的每一件事物,专心致志地行走,用你的整个生命去帮助别人,就行了。这是无修之修,将自己的大脑绷紧只会给你制造更多的障碍。——行禅师

    176、 夫三谛者,天然之性德也。中谛者,统一切法;真谛者,泯一切法;俗谛者,立一切法。举一即三,非前后也。含生本具,非造作之所得也。(唐)湛然《始终心要》

    177、 设彼唯有所食一抟,要分施他,然后自食。《本事经》卷二

    178、 【生活禅语】资源回收的目的,在于提倡与教育人人懂得惜福。

    179、 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;心中时时保持正念,任何时间、方位都是吉祥的。

    180、 逆顺之境是为自造业之果报,若于因地上觉知“至道无难,惟嫌拣择”, 有何境界可阻我诱我?如何不拣择?且以深心谛观,好丑皆是因缘所生 法,因缘生灭无一实性可执,好丑即为空性。心若不妄生喜恶,好丑平 等无别,于此便能随心自在,作护法报佛恩。

    181、 我不求佛,也不念经,心若清禅何须求,晨钟暮鼓轮回起,本就一场空。看淡,勘破,就没了计较,没了索取,包容所有的不平。

    182、 一个人只有心怀感恩,才会懂得珍惜,懂得尊重,懂得付出,才会感受到人生的美好。常怀感恩之情,必得善念之恩泽,心境自然安宁。

    183、 来是偶然,走是必然 来是偶然的,走是必然的。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,不变随缘。

    184、 【天天禅语】秋树之叶因起风而飘零,大海之鱼因巨浪而离散,生死轮回因业力而流转,芸芸众生因无明而漂泊。大海之舟因舵手而到岸,人生之舟因良师而解脱,身躯之病因良药而治愈,精神之病因妙法而觉醒。084。

    185、 尘劳未破,触境千差。心鉴圆明,丝毫不立。灵光皎皎,独露现前,今古两忘,圣凡路绝。到这里始能卷舒自在,应用无亏,出没往还爱组词,人间天上。——《启霞惠安禅师》

    186、 问:“在家念经念佛,请问是否可以打法器?”答:“诸位必须要知道,法器的用意是什么?是让大家在一起共修时,音声、音调、动作能整齐划一,庄严道场。因此,打法器至少是两个人以上,就有必要。如果是一个人,就没有必要。法器是音乐的节奏,是为了帮助庄严道场,整齐划一。”——净空法师

    187、 最容易的是坚持,最难的也是坚持,从最细微处开始行动,一点一滴的积累也能穿透顽石。

    188、 生活的禅法就在这现实的生活,而不是脱离生活,心平气与随顺自然,不埋怨,不积怨。就算还有许多烦恼,只要不转化成悲观与失落,让生活更宽阔,活出心态的自然风光。

    189、 积极的人生是主动的人生,是向着目标前行的人生。为自己规划一幅未来的图景,让目标引领前行的脚步,才能在前进的路上挖掘出潜藏在自己身体里的巨大能量,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,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坚持不懈,一往无前。其实,取得成就的人和其他庸庸碌碌的人比起来,机会是一样多的。但是,在一百个人当中,往往只有一两个人清楚自己一生要的是什么,懂得确定自己的目标,能够随时调整自己前行的方向,所以他们能获得成功。

    190、 药到病除,病除之后若以此药甚好,继续不停地吃,此人是为愚痴者。 学佛亦是如此,执菩提反成毒药,然而这是对于证悟者,未悟之人还需 时时以菩提心涤荡自心之客尘烦恼。客尘拭净,菩提扫把也无用处,一 切荡然洒脱。不到此境界,而言佛药无用,此为狂禅者。

    191、 世间无常,国土危脆,人生何必锱铢计较?其实,心安即是福,当下能做即是福,眼前欢喜即是福。

    192、 虔诚之心,不分大小。从一件小事上,就能看到人的真心,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。不管做什么事情,我们都要有一颗至诚的心,因为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件事,才能把事情做好。

    193、 【天天禅语】无论人生长短,只要真实地付出善念,就是很美的生命乐章。

    194、 舍离一切相,若有相生者,是亦为惑乱,不净犹如翳。《楞伽经》卷二

    195、 一个人怎么能相信诸佛净土,而且煞有其事地以求往生呢?确实,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。只能说他们不是人,或者不是正常人。譬如蚂蚁才不会对人类城市建设感兴趣,讨论如何建设城市、如何分配住房的只有人类自己。整天说着净土往生的人自然只是净土的一类。

    196、 【禅语感悟】 佛说:“一切恶法,本是虚妄的,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;一切善法, 也是虚妄的,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。”一个人既无自卑感,也不会傲慢, 那是非常平实自在。

    197、 毫厘系念,三途业因,瞥尔生情,万劫羁锁。(唐)德山宣鉴禅师(《传灯录》卷十五)

    198、 以三事教化:一者神通,二者知他心,三者说法。《摩诃般若经》卷二十六,六喻品

    199、 【天天禅语】将心照顾好,社会祥与;把心安住好,人间有福。

    200、 【天天禅语】内心常存仁德,至诚待人,自然得人心。

推荐经典句子

精选经典句子

顶 ↑ 底 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