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组词语大全
上万词语的造句供您参考!

经典歇后语大全网【38】

来源:爱组词网 发布时间:2020-07-05手机版
    经典歇后语大全_一品句子网【38】

    1、 连天的阴雨——少睛(情)

    2、 【摸老虎屁股】(惯)指冒犯有权有势或难以对付的人。

    3、 【好汉一言,快马一鞭】(谚)指好男儿一诺千金,说到做到;这和快马只需一扬鞭就上道奔驰,不需再催促是一个理。 也作好汉一言,驷马难追。驷马:古时四匹马共驾一辆车。 好人一言,好马一鞭。

    4、 【不服药,胜中医】(谚)中医:中等的医生。指有病不请医,不服药,自我调理,也不失为一种中等疗法。

    5、 【只有不快的斧,没有劈不开的柴】(谚)比喻只有缺少智谋的人. 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。

    6、 猪食盆里鸡伸头——乱插嘴

    7、 【立秋的石榴——满脑袋的点子】(歇)立秋:二十四节气之一,在每年8月7日、8日或9日。石榴:果:树名,果实圆形,内多种子,立秋前后成熟。点子:本指石榴的种子,转指主意、办法。指主意、办法多。

    8、 吃着碗里瞧着锅里——贪得无厌;贪心不足:下作

    9、 【手不能提,肩不能挑】见“肩不能挑担,手不能提篮”。

    10、 【触霉头】(惯)指倒霉,遇上令人不快的事。

    11、 【红得发紫】某人官运亨通,飞黄腾达,在上级领导面前十分得宠,人们往往会说他“红得发紫”。“红得发紫”源于古代官服制度。封建时代的等级尊卑十分严格,连服饰穿戴也有特别规定。如黄色是皇帝的专用服色,其他人一般不能穿用。各级官员服饰也不相同,不能乱穿。官职品级不同,衣服颜色各异。这种制度就是品色衣制度。品色衣制度起始于北周,形成于唐朝,宋、元、明、清时沿用,只是在局部做了一些小的调整。就唐代而言,《旧唐书·舆服志》记载,三品以上穿紫衣,四品深红,五品浅红,六品深绿,七品浅绿,八品深青,九品浅青。着紫穿红者便是身居高位者,而穿青色衣服者,官卑职微。唐代诗人白居易有“江州司马青衫湿”的诗句,其中就有遭贬后的官职低微之意。那些穿红着紫的达官贵人可以经常出入朝廷。于是,人们便以红色作为发达的标志,而达到紫色则是位居三品以上的高官了。故而,人们常以“红得发紫”来比喻那些官运亨通、飞黄腾达、在上级面前得宠之人。

    12、 晚上,爸爸检查我的练习册,发现好几道题我马虎了,就说:“马虎也是病,治疗不及时没准会闹别的病(注:这句话套用的是一句广告词)。今后实行一个新招——发现立即拧。”(辽宁·岫岩)

    13、 【幡杆灯笼,照远不照近】释义:幡杆:垂直悬挂一种窄长旗子的旗杆。比喻做事照顾远客,不照顾近亲近邻。例句:他心里倒是挺高兴的,可是还有点埋怨侄儿不照顾他,就叽叽咕咕道:“阿坚这孩子真是个幡杆灯笼,照远不照近!”

    14、 邻居二哥不务正业,昨天赌博赢了三百多元,就到处炫耀。爸爸严肃地教育我们说:“能看贼挨打,莫看贼吃饭。不劳而获,终不是存身立业的路子。你们可不能染上这样的毛病。”(河南·内乡)

    15、 【进了仙观,忘了旧庙】(惯)比喻人生活环境好了,就忘了过去。

    16、 【井淘三遍吃甜水,人从三师武艺高】释义:多向几个老师求教就会本领高强。例句:“俗话道:‘井淘三遍吃甜水,人从三师武艺高。’往后儿,你要注意随时随地向认字的入学习,多认些老师。”

    17、 【酒不醉人人自醉】谓环境使人陶醉。明代《警世通言》: “又造百花楼一座,与玉堂春做卧房。随其科派,件件许了。 正是,酒不醉人人自醉,色不迷人人自迷。”

    18、 【贼捉贼,鼠捕鼠】(谚)让贼去捉拿贼,让鼠去捕捉鼠,这样更容易见功。比喻只有深入到事物内部,才能研究并掌握其活动规律。

    19、 【橄榄枝】“橄榄枝”即油橄榄的枝叶。西方常用作和平的象征。这一用法的产生,要从《圣经》说起。《圣经·旧约·创世纪》载,上帝创造亚当和夏娃后,人类繁衍生息,数量越来越多。人“在地上罪恶很大,终日所思的尽都是恶”,使地上充满了强暴。上帝为此而愤怒,决心“使洪水泛滥在地上,毁灭天下”。由于诺亚是义人(无罪的人),上帝不忍让他一家人与众恶人一同被除灭,就指示诺亚造一只方舟,带领全家及各种成对的飞禽走兽进入方舟保命。 “当诺亚600岁,2月17日那天,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,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。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。水势浩大,持续涨了一百五十天。诺亚放出鸽子,试探洪水情况,其时天下滔滔,鸽子无法落地,便又飞回了方舟。七天以后,诺亚又一次放飞鸽子,晚上鸽子回来时,嘴里叼着一片橄榄叶,诺亚由此获知地上的洪水已退。后来,人们便把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。双方交战,一方愿意和解,便可说伸出橄榄枝。鸽子也成了和平的象征,称为“和平鸽”。

    20、 【箩里拣瓜——拣得眼花】(歇)指可供选择的对象太多,使人眼花缭乱,拿不定主意该选哪个。

    21、 【吃了迷魂药/喝了迷魂汤】指被迷惑。浩然《山水情》:“两 性之爱怪得很,掉落情网里的人,就如同吃到迷魂药一般, 十有八九不顾前后。

    22、 妈妈总是说我考试得不到第一名。我问她小时候的成绩怎么样,妈妈说:“我小时候啊,考试成绩总是额头上挑扁担——头挑(第一)。”(江苏·常熟)

    23、 老鸹身上插花翎——自以为美

    24、 【习惯成自然】适应了就变为常态,不受拘束,或不易改 变。相关的:多年的老歪树,直不起来了。清代《镜花缘》: “俗语说的:习惯成自然。我们看他虽觉异样,无如他们自 古如此;他们看见我们,自然也以我们为非。”

    25、 【塘里无鱼虾也贵】(谚)塘:池塘。池塘里要是没鱼,虾米也吃香了。比喻没有高层次的人物,次等人物也可以充数。

    26、 【拉帮套】(惯)1比喻在一旁帮腔、帮忙。2比喻妻子的情人。

    27、 【举手不打无娘子,开口不骂赔礼人】释义:不打没母亲的孩子,不骂赔礼道歉的人。例句:举手不打无娘子,开口不骂赔礼人。赔礼人偷眼看她说话的效果,发现家喜嫂虽然没有用言语回答她,但乔兰弟从她烈性的面孔上看到圆满的答案。

    28、 【响鼓不用重锤】释义:比喻聪明人不用说,稍加指点就能领会。“重锤”又作“生锤”、“重锤敲”。例句:响鼓不用重锤,李三旺一下子明白了。他豁然开朗地说:“这么说,我今天有点莽撞?”

    29、 【一壶难装两样酒】招待客人用同样的酒,谓对人不能有 厚薄。韩志君等《古船·女人和网》:“手心手背都是肉,一壶 咋还偏装两样酒?自个儿的闺女媳妇不让进,别人呢,倒让 进了!”

    30、 【满脑袋高粱花子】(惯)从庄稼地里走出来,头上还带着高梁花儿。 形容人士气。 也作“满身高梁花子”。

    31、 【七十不保年,八十不保月】(谚)人上了七十岁,就难保一年能活到头;上了八十岁,就难保一月能活到头。指人老到七十八十,就要有生命随时可能结束的准备。

    32、 【白了尾巴梢的老狼不好打】(谚)尾巴梢上的毛发白,表明这匹狼已经很老,老奸巨猾,不好对付。 比喻岁数大、经验多的敌人,难以制服。

    33、 烂泥塘边的蚊子一嗡嗡起哄

    34、 老包断案——脸黑心正

    35、 洋洋拿了别人的一枝钢笔,爸爸批评他说:“从小偷棍子,长大敢撬门;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。你若再不悬崖勒马,早晚要身背四两麻绳进监狱!”(河南·郏县)

    36、 姥姥一家人在给苹果树施肥,我小舅总是比别人干得慢。外公嫌他不下劲,说:“什么东西都可以吝啬,可不能吝啬力气;东西用完没有了,力气用完还长呢!”(河南·商丘)

    37、 数九寒天,妈妈在打扫院子。我倚着门框问:“妈妈,你不冷啊?”妈妈说:“傻丫头,不冷。冻死闲人,饿死馋人。”(河北·青县)

    38、 【经师不名,学艺不高】(惯)学艺拜师,如果不经名师的指点,技艺就难以达到高标准。指未经名师指点,因而技艺不高。 也作“经师不到,学艺不高”。

    39、 【男人要俏一锭墨,女人要俏三分白】(谚)一锭墨:像墨锭一样通身黑衣。三分白:艳色装束夹带几分白色。指在服装上,男子要想俏美,就穿一身黑色;女子要想俏美,就带几分白色。

    40、 有道数学题,爸爸讲了半天我还是不明白。爸爸急得点着我的头说:“难道你的脑筋都是直的,怎么连一点弯都不会转啊?”(河北·迁安)

    41、 【哪座庙没有屈死的鬼】释义:比喻到处都有含冤而死的人。例句:“赶上了这个天狗吃日头的年月,小人得势,奸臣当道,哪座庙没有屈死的鬼?包龙图进了牛棚,你到哪个衙门递状纸?”

    42、 【推完磨,杀老驴】(惯)比喻事成之后,铲除有功劳的人。

    43、 【泼冷水】(惯)比喻打击人的热情或积极性。 也作泼凉水。 泼冰水。 浇冷水。

    44、 【风匣板修锅盖——受了冷气受热气】(歇)风匣:风箱。气:本指气体,转指欺负、欺压。指接连受气。

    45、 三代人出门——扶老携幼,有前有后

    46、 【有鸡天也亮,没鸡天也明】释义:比喻不管少了谁,事情照样办。例句:“你走,你走,走就走呗;一句话说到底:有鸡天也亮,没鸡天也明!”

    47、 【有钱的药挡,没钱的命抗】(谚)指旧时有钱人生了病,问医服药是用钱来抗病的;穷苦人生了病,没钱请医治疗,是用命来硬撑的。

    48、 【断钱如断血】(谚)生活中断了钱财,就像人体断了血一样,难以存活。指钱财极为重要。

    49、 鼻子大了压到嘴——难开口;口难开:不好张口

    50、 【八杆子打不着/三杆子搭不上】离得远,不相干。打,也说: 够。端木蕻良《科尔沁旗草原》:“其实哪,几门子人情是正 经的!还不都是八杆子打不着的外甥,三年不作揖的姥姥, 一辈子就等着你这份人情来发家呢。”

    51、 【元】“元”,这里特指货币单位。我国货币有四五千年的悠久历史。由于货币的质地和形状不同,计量单位和名称也不同。用“元”做货币的单位,是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的。当时欧美最流行的“银圆”开始传人中国。因广泛通行的是墨西哥银圆,钱币上有鹰的图案,所以又称鹰洋。由于它的质地为银,形状为圆形,因此叫“银圆”。一枚就称为一圆。后来为了书写方便,就借用同音字“元”来代替“圆”。此后,尽管又使用过多种货币,但货币单位“元”却一直沿用下来。以“元”作为货币单位,世界多数国家使用,如“美元”、“欧元”,我国的人民币也是以“元”为单位。

    52、 我打算星期天上午洗衣服,可到吃午饭时还没动手洗。妈妈批评说:“你是半夜说起五更走,天亮还在大门口,光说不做呀!”(山东·青岛)

    53、 【和尚误了做,老婆误了娶——两下里耽搁】(歇)两下里:两边,两头,两方面。指两头都耽搁,或两方面都落空。

    54、 放长线,钓大鱼——从长计议

    55、 【船漏水入,壶漏内虚】释义:船漏了,水就进来,壶漏了,水就流完了。比喻方式相同,结果相反。例句:“鬻棺者欲民之死,蓄谷者欲岁之饥。‘船漏水入,壶漏内虚’也。”

    56、 【人串门子惹是非,狗串门子挨棒棰】(谚)串门子:到别人家走动游串。人爱串门,总不免要招惹是非;狗爱串门,总不免要受棍棒苦。 指串门闲游没有好处。

    57、 【家有贤妻,夫不吃淡饭】(谚)家里有了贤惠的妻子,丈夫的日子就会过得有滋有味。指有了贤妻,丈夫就得益无穷。

    58、 表叔是个慢性子,干啥都不见他着急。年初,他不小心把一张四百元的存折丢了,急得满头大汗,赶紧骑车去银行挂失。表婶见状笑着说:“这就叫水不紧,鱼不跳。”(陕西·旬阳)

    59、 【 打如意算盘】按照自己的愿望、利益来计划安排事情。 台湾琼瑶《窗外》:“你也未免太打如意算盘了。假如你珍惜 这个家,假如你还爱爸爸妈妈和你的弟弟妹妹,你就和康南 断绝!”

    60、 【 严霜单打独根草,大水尽淹独木桥】力量孤单,处境不好, 又遭遇不幸。明代《初刻拍案惊奇》:“刘家夫妻两口,染了 疫症,一卧不起,正是:浓霜偏打无根草,祸来直奔福轻人。”

    61、 班主任老师常说:“学习要一步一个脚印,知识才会牢固,不要‘雨下地皮湿,风吹尘又起’。”(江苏·盐城)

    62、 【狗嘴吐不出象牙来】释义: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。“嘴”又作“口”。&ld爱组词quo;吐”又作“掏”、“长”等。例句:孙桂英用手撩着水泼马凤兰,说:“狗嘴吐不出象牙来!一句正经的都没有。你这一套都是跟马主任学的吧?”

    63、 【明qiang易躲,暗箭难防】释义:公开的打击容易对付,暗中的袭击难以防备。例句:“偷鱼的要是个行家,就该从咱们爷儿俩眼皮下把鱼偷走,不到那;面\鱼塘去。”“为什么?”“明qiang容易躲,暗箭最难防呀!”

    64、 【半老徐娘】“半老徐娘,风韵犹存”。典出唐·李延寿《南史,元徐妃》。 “徐娘”历史上真有其人,她的名字叫徐昭佩,是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妃子。萧绎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多情之人,他喜欢的是“媛女”,就是“美少女”,所以,当徐昭佩为萧绎生下一男一女后,大概发胖变丑,不再光顾。她试图挽回皇帝对她的爱,竞走极端给丈夫下了剂“猛药”——萧绎是历史上有名的独眼皇帝,对自己瞎眼的事很忌讳。徐昭佩对自己的独眼龙老公,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,她竟别出心裁地弄出一种“半面妆”来对付他。你不是一只眼吗,我只在半面脸上化妆。萧绎明知徐昭佩的刻薄用意,当场拂袖而去,更加不来了。徐昭佩深宫寂寞,芳华虚度,这时她已经年近不惑了。她终于按捺不住,找到一位眉清目秀、举止风雅的美少年暨季江。由于萧绎眼睛不好,又喜欢读书,所以常令左右侍臣轮流读给他听,暨季江就是其中之一。一开始二人还是偷偷摸摸,后来索性公开来往。暨季江胆子也大,不但敢给皇上戴“绿帽子”,有人问他感受如何,他就说:“柏直狗虽老犹能猎,萧溧阳马虽老犹骏,徐娘虽老尚多情。”意思是说柏直这个地方的狗,老了还能狩猎;溧阳这个地方的马,老了却还有神韵;徐妃,虽然老了却仍然多情。 “徐娘半老,风韵犹存”便此而来。当然,徐昭佩yin性不改,落得个被皇上踢死的可悲下场。

    65、 【柳树上开花——没结果】(歇)柳树开黄绿色的花,结蒴果;从蒴果中分裂出的种子很小,外面有白色绒毛,随风飘散,像一团团白色的花朵,人们误以为柳树只开花不结果。结果:本指结果实,转指结局。多指事情没有好的结果。

    66、 【空手打空拳】(惯)形容手中没有钱财或工具。 也作“空手捏两拳”。

    67、 老鼠管仓——越管越光

    68、 【老虎口里夺脆骨,蛟龙背上揭生鳞】(惯)比喻冒险做事或与强悍的人争夺利益。 也作“老虎口里夺肉吃”。

    69、 【瓶口扎得住,人口扎不住】(谚)瓶口可以封住,人嘴却无法封住。 指人们总是要评论是非,传播消息。 也作“瓶口易扎,人口难封”。

    70、 龙王爷出海——兴风作浪

    71、 【死者复生,生者不愧】(谚)指为人处世要诚实,对得起活人,也对得起死人,即使死去的人活转来,也经得住死者的对质。

    72、 倒拿望远镜看人——把人看小了

    73、 米仓里的老鼠——尽你享受

    74、 【残物不过半价】(谚)残损的货物,要出卖只值原价的一半。指残缺损坏的物品不值钱。

    75、 病床上插牡丹——临死还贪花

    76、 【无颜见江东父老】这是一句常用的俗语,指因自疚而羞于见乡亲或熟人。它源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秦朝灭亡后,刘邦和项羽之间爆发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。垓下一战,楚军兵少粮尽,惨遭失败,退到乌江边。项羽看了看身后几十个盔甲凌乱、神情落魄的将士,苦笑一声说:“当初我率领江东八千子弟兵渡江争战,现在竟无一人生还。即使家乡父老爱怜我,依然称我为王,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?”这就是“无颜见江东父老”的来由。

    77、 【有一利即有一弊】(谚)弊:弊病,坏处。凡事存在有利的一面,同时也就有不利的一面。指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,纯粹的好或纯粹的坏都是不存在的。

    78、 【杏林】在医院常常看到病人送给医生的锦旗或匾额上,除了“妙手回春”一类题词外,还有“杏林春暖”、“誉满杏林”等赞语。那么,“杏林”到底指的是什么呢?它源起何处?据说,董奉是三国东吴的名医,他与北方魏国的华佗几乎齐名。董奉医术精湛,行善乐施,治愈无数疑难病症,口碑甚好。董奉到了老年,移居江西庐山。他身处山林,却心系患者,仍旧热心为百姓看病。远近的人们纷纷前来求医,他看到求医者大多是贫苦的乡民,决定不收任何报酬,甚至连药费也由自己倒贴。只要求病人一旦康复痊愈,要种植杏树,小病种一棵,大病种四五棵。病人感恩戴德,争相种树。数年后,董奉居住的院落周围杏林叠翠,蔚然成林。“杏林”承载了董奉行医的佳话,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颂,他不仅是医术医德的楷模,也是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模范。“杏林”也成了夸赞医生的美称了,医药行业也称为“杏坛”。

    79、 跟狐狸情节亲——惹祸上身

    80、 揪下来的花儿——新鲜不了几天

    81、 小毛驴拉磨——有转(赚)头

    82、 蛇吞象——不自量

    83、 真戏假做,假戏真做。

    84、 【井底捞明月】(惯)比喻根本不可能做到或一无所获。 也作“水里捞月亮”。

    85、 【肩膀宽】(惯)形容人能力强,能担起重任。

    86、 【头顶高梁花,脚踩浆泥瓣】(惯)比喻身为农民,生活在农村。

    87、 妈妈让我买一瓶酱油,我却买回来一瓶醋。妈妈说:“你呀,真是耳朵大,把心丢了。”(河北·唐山)

    88、 【 星星出来月亮落】日子一天一天过去。浩然《艳阳天》: “桂英啊,星星出来月亮落,咱们娘两个一块儿混的岁月长 啦,千万别光看狗吃日头那小阵子呀!”

    89、 【藕发莲生,必定有根】释义:比喻问题的产生必定有根源。例句:藕发莲生,必定有根。看来,他们可能要利用廖德俊和李旺这个事,搞什么把戏,居心叵测,葫芦里不定装着什么毒药呢!

    90、 【 新来乍到,摸不着】锅灶原指新媳妇刚到婆家,尚未上灶 做饭。借指刚来,不了解情况,不熟悉。陈登科《风雷》:“我 们这里有句俗话:新来乍到,摸不着锅灶。你要多住几天才 能了解。”

    91、 【吃香的,喝辣的】(惯)指吃得好、喝得好,享受富足的生活。 也作“吃香喝辣”。

    92、 【欲得官,杀人放火受招安;欲得富,赶着行在卖酒醋】(谚)招安:劝招农民武装向统治阶级投降。 行在:专指封建帝王行幸所至的地方。旧指做官、发财都有捷径可走。

    93、 【 地里挑瓜,挑得眼花】数量多,难以选择。指拿不定主意。 地,也说:箩。类似的:满眼看花,看得眼花。成语:眼花缭 乱。柳青《创业史》:“‘商州牛多得很!到冬,荒山坡上一群 一群放着。你不知情,到那里买牛,是瓜地里挑瓜,挑得眼 花!”’

    94、 【六腊不交兵】(谚)六腊:农历的六月和腊月。交兵:出兵打仗。指六月大热,腊月大寒,对交兵的双方都不便。

    95、 【 文章是自己的好,太太是人家的好】一种社会心理:偏爱自 己的,羡慕别人的。台湾林语堂《京华烟云》:“可是世界上 没有丈夫觉得自己的妻子美的,尤其他娶了一个漂亮的太 太。你知道那句俗话吧?文章是自己的好,太太是人家的 好。”

    96、 【舍命陪君子】下决心成全对方。老舍《正红旗下》:“是 呀,办婚丧大事的人往往倾家荡产,难道亲友不应当舍命陪 君子么?”

    97、 【歪歪木头端匠人】(谚)端:正。 木材尽管不端正,可一经木匠的手,就会变成合格的材料。指名匠的难能可贵处,在于能因材致用。

    98、 【摸着石头过河】(惯)试探着做事情。形容做事谨慎、稳妥。

    99、 【三寸不烂之舌】“三寸不烂之舌”,是指能说会道,伶牙俐齿,嘴上功夫过硬。这个俗语出自两个典故。 “三寸不烂之舌”,本作“三寸舌”,出自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毛先生以三寸之舌,强于百万之师。”这出自有名的“毛遂自荐”的故事。周赧王五十八年(前257年),秦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,赵国危在旦夕,赵王急命平原君赴楚国去请援兵,并签订联楚抗秦条约,任务十分艰巨,平原君立即挑选赴楚随员。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找上门来,自荐前往。经面试,平原君同意毛遂前去。到了楚国后,经双方艰苦谈判,楚王还是不想出兵。毛遂见状,手提佩剑,闯到楚王面前,逼楚王出兵,楚王想躲已来不及了,只好服软。毛遂便义正词严地分析楚秦两国的利害关系,坦陈赵楚两国缔约的重要意义,楚王觉得毛遂说得有理,遂即缔约,并出兵解了邯郸之围。平原君回到赵国之后,感慨地对别人说:“毛先生这次使楚,办成这么大的事情,他的‘三寸舌’真是厉害,胜这百万之师啊!” 那么,为何“三寸舌”又成了“三寸不烂之舌”呢?原来这跟佛教有关。相传和尚只要将《法华经》诵读千遍,死后舌头不烂。而且还有例证,《法苑珠林》卷十八记载,一个名叫释道裕的和尚死后“至十一年,依言发之,身肉都尽,唯舌不朽。” 《史记》中的“三寸舌”和佛教的“不烂舌”联系在一起,就成了“三寸不烂之舌”了。

    100、 【收船好在顺风时】(谚)收船:收起船上的风帆。帆在顺风时容易收。比喻做事要见好就收,在顺境中收场是最明智的。

推荐经典句子

精选经典句子

顶 ↑ 底 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