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组词语大全
上万词语的造句供您参考!

袁枚《给弟香亭书》率性之谓道

来源:爱组词网 发布时间:2020-07-05手机版
    袁枚《给弟香亭书》率性之谓道

    袁枚《给弟香亭书》率性之谓道

    《中庸》有言率性之谓道,再言修道之谓教,盖言性之所无,虽教亦无益也。孔、孟深明此理,故孔教伯鱼不过学诗学礼,义方之训,轻描淡写,流水行云,绝无督责。

    倘使当时不趋庭,不独立,或伯鱼谬对以诗礼之已学,或貌应父命,退而不学诗,不学礼,夫子竟听其言而信其行耶?不视其所以察其所安耶?何严于他人,而宽于儿子耶?至孟子则云:“父子之间不责善”,且以责善为不祥。似乎孟子之子尚不如伯鱼,故不屑教诲,致伤和气,被公孙丑一问,不得不权词相答。

    而至今卒不知孟子之子为何人,岂非圣贤不甚望之子明效大验哉?善乎北齐颜之推曰:“子孙者不过天地间一苍生耳,与我何与,而世人过于宝惜爱护之。”

    【译文】

    《中庸》中说顺应本性就是道,再说拿人应实行的道去约束民众就叫做教,大约是说本性都没有,即使教化也没益处。孔子、孟子都深晓这个道理,凶而孔子教伯鱼没有过多学习诗书礼仪,只训诫他行事遵守的规矩法度,就把学习这事轻轻带过,自然流畅,不拘泥,绝没有督促责备。

    如果当时孔子没承受父教,不依照自己的眼光行事,或许伯鱼错误地学习诗书礼仪,或许貌似顺应父亲的命令,退一步不学习诗书礼仪,孔子不就听他说的话,相信他的行为了吗?难道不根据自己所看到的来详察他的本性所在?怎么对他人严格,而对自己的儿子宽容?

    到孟子时就说:“父子间不劝勉从善”,并认为劝勉从善不吉利。好像孟子的儿子还不如伯鱼,因而他不屑于耐心教育,以免伤害父子间和睦的感情,被公孙丑一问,不得不这样用随机应变的话来回应。到现在也不知道孟子的儿子是谁,难道不是圣贤的人对孩子期望不高,明显的验证吗?好了,北齐颜之推说:“子孙后代不过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生灵罢了,我有什么好参与,只是世人过分地珍惜爱护他了。”

    【小传】

    袁枚(1716-1797年),字子才,号简斋,晚年自号仓山居士、随园主人、随园老人,钱塘(今浙江省杭州市)人。清代中叶著名诗论家、诗人、散文家。乾隆四年进士,历任溧水、江宁等县知县,有政绩,四十岁即告归。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,吟咏其中,广收诗弟子。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,与赵翼、蒋士铨合称“乾隆三大家”;与赵翼、张问陶合称“性灵派三大家”。代表作品有《小仓山房诗文集》、《随园诗话》、《随园随笔》等。

    袁枚在信中认为,子弟能不能成才,天资很重要,关键是要根据各人的天资来因材施教。要使他们懂得,做官是为了施行仁义道德,不是贪图荣华富贵的。读书主要是为了充实自己,使自己明白更多的事理,但同时也是由于生活的需要。

    如果读书的目的不明确,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,即使巾了科名,做了高官,也会误国误民,以致最后贻误自己。即使不会读书,也应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。他进而指出,不能像孑L子教育他的儿子那样,只是“轻描淡写,流水行云,绝无督责”。

    这封家信,对我们今天如何教育子女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。

    【“仁”心所向.大爱无疆】

    &ldquwww.azuci.como;仁”是一个会意字,金文中的“仁”由“尸”和“二”组成“层”。“尸”的古义与现在的理解大相径庭,是奉献尊神,是神主牌,是精神的代表。这种精神具有“二”的精神,人的精神要为“二”字服务。“二”也是会意字,古文作一横一竖,是天降地承的意思,还有天地阴阳的意思。现在人们一般对仁的理解是:考虑问题、说话、做事,都要为对方、为他人着想。所以,“仁”的反面,就是“自私”。

    《论语·颜渊》记载:“樊迟问仁。子日:‘爱人’。”“仁”的基本含义就是孑L子所说的“爱人”,孟子所说的“恻隐之心”、“不忍之心”,用今天的话来说,就是人对于同类生命基本的同情和关怀。缺少对生命和人性的同情与关怀,就叫做“麻木不仁”。

    “仁”是为人的根本,是人的精神家园,提倡“仁”的道德,就是要以人为本,必须认同人与人在生命价值上是平等的。因此人与人之间应该以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的态度友好相待,以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的态度互相帮助。

    《说文解字》中说:“仁,亲也,从人二。”也就是说,“仁”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一种关系。是啊,学过书法的人应该知道,在写篆书时,遇到叠词,则在本字右下写两短横代替后面重复的那个字,所以,仁,实为“人人”,不无道理呀!我们用仁爱之心对待别人,别人才可能对我们仁爱;我们对别人不仁爱,还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别人对我们仁爱?

    在人们的意识中,施仁多为强者对弱者或长者对幼者的行为,如古代帝王以仁治国;长辈对晚辈有仁爱之心……这样的“仁德”之人不胜枚举。

    贞观二年,关中一带干旱,发生了大饥荒。唐太宗对大臣们说:“水旱不调,都是国君的罪过。我德行不好,上天应该责罚我,百姓有什么罪过,要遭受如此的艰难窘迫?听说有人卖儿卖女,我很可怜他们。”于是派御史大夫杜淹前去巡查,还拿出皇家府库的钱财赎回那些被卖的儿女,送还给他们的父母。正是因为唐太宗以仁爱治国,示范官吏,所以深得民心,这无疑为唐朝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基础。

    近代也有很多“仁义”之人,感动中国的人物白方礼老人就是这样,他节衣缩食把自己蹬三轮车的所得全部捐给了教育事业。

    曾经有人计算过,这些年来,白方礼捐款金额高达35万元。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0.5元钱计算,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。白方礼从没想过要得到回报。他捐助的款项,也大多是通过学校和单位送到受助学生手里的,老人从没有打听过学生的姓名。有人试图在老人那里找到曾经被资助的学生名单,但只发现一张他与几个孩子的合影——这是唯一的一张照片。

    当问老人对受他资助的孩子有什么要求时,老人的回答很朴实:“我要求他们好好学习,好好工作,好好做人,多为国家做贡献。”

    在我们身边这样真实的人还有很多,虽然他们也许不是古圣先贤那样完美的“仁德”之人,但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具备“仁德”品质,我们应该多亲近这样的人,学习他们身上优秀的那一面。“见人善,即思齐”,向有仁德之人学习,我们的德行会一天比一天长进,过错一天比一天减少。而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,那将会是祸害无穷。因为不肖的小人就会乘虚而入,接近你、蛊惑你,那么你的言行将会受到他的影响,从而导致你百事有错,人生失败。

相关文章

推荐经典句子

精选经典句子

顶 ↑ 底 ↓